我們目前快的接口是雷電3,傳輸速度是40Gbps/s,近USB-IF接連發(fā)布了新的USB標準USB4。 本來就混亂的USB接口標準這下就更亂了,別說小白們了,就連我們專業(yè)編輯一不留神都會上當,高價買低配產品是防不勝防。 USB4吸收了雷電3協(xié)議,速度達到40Gb/秒,是剛剛發(fā)布還沒有實物應用的USB3.2 Gen2X2 協(xié)議的2倍。 與一般的USB標準不同,雷電3接口采用了PCIe 3.0 x4通道,擁有超大的帶寬,可以支持外接顯卡,外接顯示器等,而吸收雷電3的USB4接口自然也擁有了這樣的功能。 同時,新接口會繼承向下兼容的傳統(tǒng),舊的USB標準(U盤、鍵盤、鼠標、USB耳機等設可以通過Typc-C接口接入)。 總結一下USB 4的特性:1、40Gbps大帶寬(雙通道)。2、100W供電接入。3、兼容舊USB標準。4、4K 60P畫面?zhèn)鬏斈芰?/p> 要防止被套路,我們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各種規(guī)格的USB接口,到目前為止,我們的USB接口標準已經經過了很多代的發(fā)展從USB1.0到目前的USB4。 而目前我們常用的為USB2.0-USB3.1Gen2標準的接口,可以說USB3.0開始,我們的USB接口速度迎來了大幅度的發(fā)展。 USB接口起始于1994年,當年整個大行業(yè)的接口標準相當混亂,當時Intel等多家商提出的代替RS-232、RS-485等串口和EPP等并口的接口標準。 1998年后,大量設存儲容量開始快速增加,USB1.1 12Mbps已經滿足不了大容量設的傳輸需求,480Mbps的USB2.0標準也順應時代而誕生。 2008年,我們的USB接口出現3.0標準(5Gbps),藍色接口讓人眼就能將新接口與之前的接口分開來。 不過雖然USB3.0標準推出十年了,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電腦上也不是所有的USB接口都是USB3.0標準,更別提USB3.1 Gen2甚至USB3.2標準(USB3.2和USB4標準必須由Type-C接口承載,但并不是說有Type-C接口就能稱為USB 3.2和USB4)的接口了。 我們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藍色接口有有10Gbps,USB3.0十分混雜,也不是所有的Type-C接口都是USB3.2或者USB4標準。 自USB3.0標準實施開始,就呈現出非�;靵y的一種場面,而混亂正是商家套路得以成功的原因。 趁著標準混亂套路消費者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:在早期蘋果Macbook發(fā)布時聲稱自己的USB Type-C接口是USB3.1的標準,結果大家發(fā)現,這個接口的速度并不是USB 3.1標準的10Gbps,僅僅只有5Gbps。 結果大家在官方的標識里面這是USB 3.1 Gen1,這個其實就是USB 3.0的馬甲。 這些商是真的會玩,既然蘋果都這么干了,那大家都這么干吧,USB 3.1又好聽,消費者又喜歡。結果很多消費者其實沒注意到這個USB 3.1 Gen1和USB3.0沒啥區(qū)別。 隨后USB-IF組織為了規(guī)范一下標準(我總覺的這方便了商更好忽悠),如今USB-IF組織的規(guī)范里已經沒有了USB 3.0,而以USB 3.1 Gen1替換,10Gbps是USB 3.1 Gen2。 所以很難說本次USB4接口的出現,會不會讓之前的USB 3.2甚至是USB 3.1并入USB 4標準。 拓展:USB-IF為非贏利性組織,為了推動USB的技術和規(guī)范應用而成立的平臺。USB-if通過其徽標授權和認證促進了高質量、高監(jiān)控性的兼容USB設的開發(fā),并促進了有利于USB發(fā)展的認證性測試。 那我們要怎么辨別這個USB3.1產品究竟是USB 3.0馬甲還是線呢?現在的方法主要有兩個:看速度,一款USB 3.1 Gen2標準規(guī)范的U盤持續(xù)讀取速度應該突破500MB/s。 舉一個例子:當你想將5GB大小的電影文件傳輸到移動存儲設,以一個USB 3.1 Gen1來說,理論情況下快需要10s,而如果使用USB 3.1 Gen2則僅僅需要4.13s,理論上USB3.1要快上一倍多。 實際上因為存儲顆粒的等其他的因素的影響速度不會達到這么快,但是我們要知道,USB接口可不僅僅可以用來連接存儲設,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到一個新接口的出現-USB Type-C接口,結果這個USB Type-C接口的出現導致現在我們面臨選擇更亂,商家的套路也越來越多啊。 之前我們還能按各種標準區(qū)分開來,結果USB Type-C的出現徹底讓我們更亂了,因為雷電3傳輸協(xié)議初是搭載在USB Type-C接口上的,所以很多人的印象中USB Type-C就代表著高速接口。 但其實USB Type-C只是一種接口,它可以搭載各種傳輸協(xié)議,甚至如果你喜歡可以只用來搭載USB1.0(傳輸速度只有192KB/s)的傳輸協(xié)議。 開始的時候,USB3.0、USB 3.1 Gen1、USB 3.1 Gen2都是藍色的Type A接口,另一端接口則是看所接設的需要。而自從USB Type-C接口面世以來,整個市場就更混亂了。 也因為多觸點等優(yōu)勢被雷電傳輸協(xié)議所看重,雷電3傳輸協(xié)議(40Gbps)可以搭載在USB Type-C接口上,這也造就了USB Type-C高端高速的象征,如今USB 4標準也繼承了Type-C接口,這下數據接口被Type-C統(tǒng)一的大勢已成。 但是有的手機和PC商一端用著USB Type-A另一端用著USB Type-C就明里暗里的宣傳使用Type-C接口可以達到更快的傳輸速率和充電速度,然后暗示自己手機PC產品使用USB Type-C就能獲得這些BUFF加成,很多消費者都不懂這些套路。 甚至我有見過有的主板制造商在主板上搭配Type-C接口,卻搭載的時USB 3.1 Gen1標準,相當坑爹。 所以要提醒大家,有USB Type-C接口不一定就是雷電3/USB4高速接口,買產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。 我們都知道雷電3/USB4標準比單純的USB Type-C接口傳輸速度快上一倍,還能傳輸視頻信號,甚至連充電速度都要高上不少,USB4標準的出現是今后移動設接口統(tǒng)一的開始。 所以如果USB-IF將之前的20Gbps USB 3.2并入USB 4我也不會感覺到奇怪。甚至如果有哪家商再耍一次障眼法,將USB 3.1更名為USB 4Full Speed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 數據接口混亂加上傳輸標準混亂非常容易給一些商渾水摸魚的機會,模擬兩可的描述,夸張的宣傳詞,很容易出現高價買到低配產品的問題。 大家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看清出產品的詳細參數,一定要避免錢花了東西還差的悲劇出現。 以上信息由鎮(zhèn)江銘鼎電儀設備有限公司整理編輯,了解更多卡套接頭信息請訪問http://www.szts2005.com.cn |